在互联网的广袤宇宙中,一款名为「Parallel Live」的 “伪直播” App 横空出世,大胆抛出疑问:若人们认定你是名人,会给予怎样的优待?这一独特的创意,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千层浪。
想象一个颠覆传统的 “直播平台”,主播无需担忧冷场或无人气,因为这里没有真实观众,取而代之的是 AI 组成的热情 “气氛组”。他们时刻关注主播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,主播只要开播,就能瞬间体验当网红的高光时刻。起初,人们或许会疑惑,这款奇特产品的受众究竟是谁?然而,「Parallel Live」用亮眼的营收数据给出了有力回应。上个月,其幕后开发者 Ethan Keiser 通过推特兴奋宣布,该产品斩获超百万美元收入。
「Parallel Live」早在 2020 年 10 月便已发布,堪称市面上最早的 “伪直播” 产品。Ethan Keiser 最初只是想制作一个具有社会实验性质的 TikTok 视频,借此观察人们对名人的追捧如何影响他人行为。于是,他打造了一个类似 TikTok 的 “假直播” 页面,手动添加了唬人的实时在线人数和热闹非凡的评论区,记录人们在 “网红” 镜头前的反应。这一思路,与国内抖音上 “假装自己是美食博主,看老板会不会多给点儿” 的素人探店系列视频异曲同工。后来,Ethan Keiser 将这个创意发展成一款产品供大众使用。但当时 OpenAI 尚未发布 API,“直播” 的观众评论固定且缺乏交互性,产品在短暂走红后,被 Ethan Keiser 搁置了两年多,直至接入 AI。
2023 年 1 月,「Parallel Live」在 AI 的加持下重磅回归。此时,观众评论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话术,而是能实时响应且具备记忆能力的回复。这一革新不仅让 “假装名人” 的趣味玩法更加逼真,还意外吸引了一批渴望虚拟陪伴的用户,产品迎来真正的增长期。
「Parallel Live」功能简洁,用户只需键入昵称、上传头像即可免费 “开播”。观众人数可通过音量键轻松添加,若支付 6.99 美元 / 每周的订阅费用,还能定制评论、开启打赏以及体验有趣的 “喷子模式”(Hater Mode)。设置完成后,便能开启直播,享受 AI 观众营造的 “虚假繁荣”。不过,这款产品在外网最具话题和争议的应用场景,是充当 “派对僚机”。在一些网红的示范下,男性用户会在陌生或半陌生的线下聚会中使用「Parallel Live」,假装自己是人气爆棚的 “直播网红”,以此吸引异性目光。例如,搭讪博主 @ItsPoloKidd 在聚会上向女孩展示直播页面,近 20000 的实时在线观众数和不断刷新的互动信息,成功让女孩心动。尽管这种操作饱受 “欺骗女性” 的争议,但开发者 Ethan Keiser 似乎并不在意,甚至亲自下场制作类似视频,展示 “假直播” 带来的奇妙经历。
最初,「Parallel Live」定位为帮助有抱负的创作者克服实时交互焦虑的工具。后来虽找到了 “派对僚机” 这一娱乐性强、话题度高的应用场景,却因被质疑为 “诈骗软件” 而饱受争议。直到 2023 年,同为 “伪直播” 的「Famefy」出现,彻底改变了这一赛道的格局。「Famefy」将自己定位为虚拟娱乐空间,用户在平台上 “假装直播”,享受 AI 观众的陪伴,这种体验私密且高频、普适。它还新增了诸多功能,如开播前选择话题,让 AI 回复更贴合,以及选择 AI 观众团风格,使 “直播” 效果更符合预期。从数据来看,「Famefy」上线后的累计下载量达 352 万次,超越「Parallel Live」的 241 万次,商业化表现也更出色,预计累计内购收入是后者的两倍左右。
或许是出于差异化和引流成本的考量,「Parallel Live」并未放弃 “聚会僚机” 定位,但也开始向虚拟陪伴方向转型,投放相关广告素材。如今,约 9 成的「Parallel Live」用户集中在 13 - 18 岁年龄层,他们大多在家独自 “开播”,在 AI 观众陪伴下进行日常活动,体验当网红的乐趣,被形容为现代版的 “拓麻歌子”。然而,由于用户体验和品牌定位的摇摆不定,「Parallel Live」逐渐被竞品拉开差距。
Ethan Keiser 最初构思「Parallel Live」时,或许从未料到这款 “伪直播” 产品会走向如今的方向。作为 TikTok 上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,他做产品秉持内容优先原则,先思考何种内容能走红,再决定产品形态,这也解释了为何 “聚会僚机” 定位难以舍弃。但用户已用行动做出选择,在这个即时反馈至上的时代,用户在与 AI 的交互中,既能满足 “被看见” 的渴望,又能避免真实互动的焦虑,屏幕另一端究竟是真人还是 AI,似乎已不再重要。未来,“伪直播” 产品将如何发展,「Parallel Live」能否突破困境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